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富里天主堂若瑟學習農場成果豐碩
若瑟學習農場,從三年前勞動部多元就業輔導開始到現在,從土壤貧瘠到現在土質優良,每當紅藜及洛神花採收季節一到,景色怡人,因為自然綠生農法,使得農場常常有蝴蝶小瓢蟲飛舞、蟲鳴及鳥叫。這學期附近的國小、幼兒園的小朋友隔週星期三,盼望來到這兒與他們喜歡的小蜜蜂、小瓢蟲、蟋蟀、小草遊戲,這裏成為他們的開心農場,他們成群結隊,手牽手來到這兒撿石頭、拔花生、拔小草,抓蟲,一邊唱著歌、一邊跳著舞、辦家家遊戲,開心極了,給農地帶來不少的歡笑聲,讓這些農作物也分享他們的快樂,長的更茁壯,有時候他們也幫忙澆水。
在若瑟學習農場也有一塊專為古風社區發展協會老人關懷據點供餐的菜園,小朋友和社區的老人除了有新鮮的蔬菜可吃,更有一塊屬於自己的休閒活動空間,供他們遊憩,老人也可以重溫舊,夢回憶他們從小看到的竹子、梅樹、紅藜、山胡椒樹,喝喝扁桃斑鳩菊、白鶴靈芝茶,吃吃花生、洛神,安享晚年,真是美事一椿。
  感謝勞動部的多元就業方案,帶動富里天主堂、古風發展協會,也帶動了古風國小、卓楓國小、富里欣欣幼兒園,攜手共譜出一首美麗的生命樂章,種植有機蔬菜。小朋友看到這些綠生農法灌溉的蔬菜都高興的告訴部落的阿公、阿媽「你們吃的青菜,我們有幫忙灑水、拔草、抓蟲,你們會很健康喔」,本來若瑟農場的布農名叫「達曼」是儍瓜的意思,現在呱呱叫,成了部落老少閒宜的樂土。大家都超愛這塊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富里鄉羅山農會,提供我們常態性擺設攤位,每週五、六、日,開辦農民市集,從花海開幕去年12/20起,天主堂志工梅子阿姨、綉錦、金蘭、秀英等志工媽媽們,全心投入,不但農產品推廣成功,許多遊客高興的留下地址要求郵購,讓農地的秀卿阿姨、阿月、昇廷更有信心,把學習農場經營的更有聲有色。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花蓮縣布農文化教育關懷協會舉辦布農傳統編織成果展 
古風社區發展協會、富里天主堂、太平社區發展協會及華山社會福利基共襄盛舉
今天(12/9)雖下著小雨,但卓溪數位多功能活動中心,卻陸陸續續來了將近200名鄉民,大家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穿著傳統的服飾,非常艷麗。因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古風社區發展協會邀請富里天主堂、太平社區發展協會及華山社會福利基金會共同參與由花蓮縣布農文化教育關懷協會主辦的布農族傳統編織成果展。遠從富里天主堂的多元伙伴,帶著許多冬季外套、鞋子、袋子、雨衣、長褲,尤其是白鶴靈芝茶及洛神、檸檬大受歡迎,太平社區發展協會推出一系列梅子產品:梅精、梅子、梅醋,生意很好,許多族人長輩都來光顧,華山基金會手工藝飾品,幾乎被搶購一空。
雖然只有三個攤位,但人潮不斷,大家都很有成就感,九點有卓溪一粒麥子基金會的數十位志工表演,勁歌熱舞,活力十射,接著古風懷站的伙伴們展演布農古調,大家聽的如醉如痴,大會還特別安排闖關活動。到場的佳賓都闖的不亦樂乎,統統有獎。東亞電視台,原民台及聯合報等媒體都爭著報導,非常精彩,節目過程中大會也安排分享布農傳統文化,服飾及編織上的特徵,非常有趣。
由於長久居住於高山上,傳統的布農族服飾大都來自大自然,除了皮衣、皮革製品取自長鬃山羊、水鹿、山羌等獵獲物外,還有採自苧麻天然植物之材料,經過剝皮、抽絲、染曬再紡織成布,其傳統衣飾以直條人字紋為主,通常以白色為底並喜歡用紅、黃紫或紅、黃、白來搭配。
布農族在服飾和編織上,都是自給自足,因為長期在物質缺乏的環境下,所以只求實用而不求華麗。最近幾十年由於接觸漢人(平地人)文化後,才開始男性穿長衫及女性穿長褲。早期衣服主要的原料是獸皮和麻布。
  布農族的服飾,不難觀察出,服飾的色澤先以沉穩的深暗,摻以熱情的紅藍,而逐漸走向明艷開朗的黃紅彩紋。
  布農族的編織藝術,隨著時代的遞移,也有些許的改變。譬如籐條的取得不易,因此小型器物,如裝物籃、裝物盒,已改為竹編。而市面上販售的尼龍纖維方便又便宜,堅固性也不亞於籐條,因此就漸漸取代籐條了。惟尼龍纖維材料編織而成的器物如背簍,其骨架仍以籐條為之。
  服飾的編織:織布是布農族婦女的傳統,早期凡是布農族少女,從小就必須學習織布;假使不會織布,想要跟人論及婚嫁就會有困難。因此,女孩從小就要跟隨母輩學習織布技巧,然後以優美的手藝技能,來提昇其社會地位。惟台灣織布機械化後,目前的布農族年輕少女,對其傳統織布技藝已經興致索然了。
由於成果展的演出,大家對布農傳統的編織及服飾有了深刻的認識,大家在愉快的氣氛下共同享用布農風味餐並攜帶著豐盛的禮物及甜美的記憶歡歡喜喜的踏上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