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富里天主堂深入古風部落推展綠生農法

利用天然資材堆肥、收集雨水,邀請部落青年回歸傳統綠生活


你的農地沒有灌溉溝渠,該怎麼灌溉作物?不想使用除草劑和化學肥料,又擔心農作物會長不好,該如何取捨?養一隻雞,除了供人類食用,還有哪些附加價值?種種疑惑在慈濟大學邱奕儒教授的解說後,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
慈濟大學邱奕儒教授授課
富里天主堂在玉里就業服務站林美湘站長的輔導下,自今年起開展為期三年的「照亮生命,用愛點燈:花蓮縣富里、卓溪鄉經濟弱勢家庭築夢計畫」,除了既有的弱勢家庭關懷服務工作之外,富里天主堂也加入了儲蓄理財課程與「綠生農法」的推廣工作。其中綠生農法的示範點位於卓溪鄉古風村的白端部落,2月14日,富里天主堂邀請慈濟大學邱奕儒教授蒞臨古風數位機會中心授課,鼓勵布農族的青年們減少慣性農法的施作面積,投入綠生農法的行列。
面臨極端氣候及國際糧食短缺的危機,澇旱交迫下造成了農損災情,因此,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更形重要。邱奕儒老師表示:在沒有灌溉溝渠的農田,如何收集天上降下來的每一滴雨水,做為天然的保水與灌溉資源,樸門的等高線集水溝便是常見雨水利用設計,尤其在保水不易的山坡地上,沿著等高線挖集水溝,可以收集雨水並減緩雨水的沖刷,提高土壤的保水力,配合縱向的排水溝以及平地蓄水池,在大雨時,可順利排水並將大量雨水導入水池中蓄集。
慈濟大學邱奕儒教授
 在初步建立雨水利用系統之後,即可依照需要照料或使用的次數規劃農園。常走的動線上規劃種植植物、一年生葉菜和放置堆肥。幾乎很少走動的地方種植果樹、芋頭等不大需要照料的作物。平常不會去的地方,就種植偶而才會用到的植物、果樹等。除了土地,作物的多層次規畫運用,也能減輕農事的工作量。南美洲的印地安人把玉米、碗豆與南瓜種在一起,因為豌豆幫忙固氮,南瓜的葉子可以附蓋田土,避免雜草叢生。學習印地安人利用植物間「相生相剋」的智慧,動物之間、動植物間、甚至社區之間的人們一樣也可以「共生分享」雨水、日光、養份等大自然的恩賜。
架設竹管量測等高線
在台灣的一般農園會把種菜、果樹、養雞分區進行,樸門設計原則會把互利共生的動植物放在一起,照料起來輕鬆不費力。雞能提供蛋白質、肥料,還會幫忙除草,當做耕耘「雞」使用。因為菜園則能提供雞吃的雜草、小蟲等食物:果樹需要肥料,但要防止果蠅孳生,雞恰好可以吃掉落的果實,避免果蠅孳生。而雞群靈活的爪子還可以幫忙鬆土,是耕耘最好的幫手。
白端部落背倚中央山脈之綿延山麓,白端是一個岩石地,因有相當多的岩石而得名Sulapatan,後來譯為「白端」,由於農田缺乏灌溉系統,全賴老天降下甘霖,因此等高線集水溝設計對於耕種上將有極大助益,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學習。

講師邱奕儒簡歷:
學歷:

  •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學士
  •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
  •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水資源與環境工程組博士
  • PDC (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 訓練合格

經歷:

  1. 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2. 景文科技大學環境與物業管理系 助理教授
  3. 樸門聚樂部落讀書會召集人
  4. 中華進步利用協會理事長
  5. 阿南達瑪迦公益基金會董事
  6. 台灣雨水利用協會理事